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微信文章 > 头条 > 正文
是什么让这个“九零后”学霸天团,少年感依旧? 他们给出了答案……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1-06-04

近日,一部有关热血与青春的纪录电影《九零后》在上映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更是达到8.1分。

 

《九零后》的主角们,并非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一代,而是一群如今年逾九旬的“学霸校友天团”…… 电影的英译名则是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当年的他们,和如今的“90后”一样,正值意气风发之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等等……

 

影片中出现的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昔日西南联大的学子。

 

《九零后》海报,图源:新华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南开大学遭到空袭,清华、北大也危在旦夕。三校师生撤离华北沦陷区,先是南迁至长沙,最终定址昆明,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九零后》剧照,图源:新华网

 

“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这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临时“拼凑”起来的学府,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1938年至1946年,这所传奇大学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长达80余年。在西南联大8000多位学子中,先后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九零后》剧照,图源:豆瓣

 

The National Southwestern Associated University was born during wartime. In 1937, the Japanese army took over Beijing’s two leading universities –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 and bombed Nankai University in Tianj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hree universities first retreated to Changsha and finally settled in Kunming, Yunnan. They worked together and set up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known as Lianda in Chinese, which was open from 1938 to 1946.

 

Although the university only operated for eight years, but it influenced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80 years.

 

It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world-renowned talents, including two Nobel Prize winners, eight winners of the "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Merit Medals, and more than 170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九零后》共采访到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九零后”昔日联大学子,向观众亲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还原这所传奇大学的本貌。

 

 

A documentary on student life at China's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was released last Saturday. 

 

Star names shine among the interviewees in the documentary, including the globally renowned theoretical physicist Yang Zhenning; translator Xu Yuanchong, who is known for his promotion of Chinese poems in the English- and French-speaking world; and Wang Xiji, designer of China's first sounding rocket and space launch vehicl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more than 90, they paint a vivid picture of their youth, which was spent at the iconic instit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从影片预告我们就能窥见一斑。影片“人杰版”预告以时间线为轴,串联起西南联大学子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下,赴联大辗转求学、在艰苦条件下学成报国的经历与抱负,尽显家国情怀↓ ↓ 

 

视频来源:《九零后》官博@电影九零后

 

不过,即便影片主角们都是年龄90+的老人们,但它其实也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正如英文片名“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九零后》所呈现的岁月,正是那些大师“学霸”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九零后》剧照: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图源:豆瓣

 

《九零后》海报,图源:官博@电影九零后

 

经由这些亲历者的口述,西南联大不再只是一个历史上的“传奇”,它变得真实可感、鲜活如初。

 

比如,片中一些老人忆起当年大一时的通史教育。当时,闻一多、沈从文、罗庸等十几位国学大师轮流每人讲两个星期。对于这样的授课形式,两位当年的同班同学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杨振宁说,“这样的方法我想不是最好,不够系统。” 而许渊冲则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国文课!”

 

《九零后》剧照,图源:官博@电影九零后

 

再比如,许渊冲调侃同学——另一位翻译大师巫宁坤说,“他英语挺好,法文不行,才考70多,我大三才开始学法文,一考就是99。”

 

《九零后》剧照,图源:豆瓣

 

纪录片中还有人回忆起散文大师汪曾祺曾替学弟考试,写出来的文章被老师表扬“比汪曾祺写得还好”的轶事。

 

除了“学霸们”关于学习的记忆,也有属于青涩年代里懵懂爱情的讲述。比如,101岁的杨苡先生就回忆和同窗赵瑞蕻在联大如何相识、相爱,“他的追法跟人家不太一样”。

 

《九零后》剧照,图源:豆瓣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影片《九零后》5月8日于北京举办的全国首映礼上,导演徐蓓表示,“片子展现出每个人年轻时的青春狂狷、迷茫、爱情,跟每一代人都是相通的,跟我们所走过的路都有投射。他们是我们的镜像。”

 

"In this film, we can feel their great expectation and unstrained hearts," Xu Bei said after a preview of the documentary in Beijing earlier this month. "Their affection and career paths can emotionally resonate with young people today. They are like our mirrors."

 

《九零后》“青春版”预告,来源:官博@电影九零后

 

“九零后”对话“90后” 

 

“什么模样,是我中国少年?哪种心声,是少年的回响?”

 

在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6月1日播出的 “九零后”对话“90后”的直播中,抛出了这样的议题。

 

 

直播中,西南联大校友——翻译泰斗许渊冲、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已故“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以及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与三位分别来自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的“90后”学子来了场“隔空对话”。

 

 

一位南开大学“90后”学子提问潘际銮院士,在他一生的事业中,是否有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又是因为什么支撑了下来。

 

潘老的回答很果断:“支撑下来,就是(我的事业)对国家有用。只要对国家做了贡献,我就非常高兴。我的目标就是希望我的工作能有用。

 

这一点,潘老在纪录片中也有提到。

 

 

潘老还表示,现在很多人总是谈“长寿”,而他的长寿“秘诀”原因有二,一是要有一个终生的志向,二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潘际銮在采访中提到,当年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有三个学习“思想”:抗日,救国,回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

 

的确,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的语境。那个时代,正如联大校歌里写的,“中兴业,须人杰”。突如其来的战争、家国存亡的危难,也给联大学子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他们饱含着热切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够靠读书来振兴中国。

 

这种追求和目标,是极为纯粹的。就像片中王希季所说,“中兴业,需人杰。我就是想是想做一个人杰。”

 

 

西南联大四字校训——“刚毅坚卓”,即是这批学子践行的箴言。面对战争时期的苦难,他们永不言弃,一心问学、各擅其才。

 

如今,虽然他们已年逾九旬,这种对“纯粹”的追求和“刚毅坚卓”的意志力,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导演徐蓓在央视直播中提到,如今这种纯粹体现在这几位“九零后”大师们身上,就是他们虽已百岁上下,却仍神采奕奕,依旧散发着少年感,永怀赤子之心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导演徐蓓谈及影片采访过程时也曾讲到,“尽管这些老人们的平均年龄到了96岁,但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电影外,似乎都在记述他们的青春故事。”

 

“93岁的院士潘际銮,每天骑着电瓶车风驰电掣地奔往办公室,干得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96岁的院士郑哲敏每天还上半天班,帮后辈们攻克技术难题;99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十多天前还给清华捐出了一间资料室;100岁的翻译泰斗许渊冲,还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101岁的教授吴大昌,还在研究《华为工作法》;102岁的《呼啸山庄》译者杨苡,还践行着‘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的准则;106岁的作家马识途,去年还出了新书,仍惦记着要‘为社会做一点好事情’…… ”

 

 《九零后》剧照:如今每天仍会在电脑前翻译的许渊冲

 

《九零后》剧照:105岁仍在写作的马识途

 

《九零后》剧照:93岁仍坚持工作的郑哲敏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长征路要走。作为新时代的“九零后”,或许我们拥有的选择要多得多;不同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有自己的迷茫和彷徨。

 

正如在央视直播中《九零后》导演提到,西南联大学子、作家马识途说过的一句话:“年轻是一笔财富,可是它有可能成为你的负担,就要看你怎么生活。”

 

能做出自己的选择,拥有自己的热爱之事,并坚定果敢的追寻下去,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或许就是新一代“90后”青年,对西南联大人精神的一种传承。

 

综合来源:CGTN, 环球时报英文版,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川观新闻,新京报,央视新闻微博,《九零后》影片官博等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