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粤港澳大湾区选拔活动于7月27日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剧场正式落下帷幕,9名选手披荆斩棘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即将于8月举行的全国总决选。
“致经典”双语诵读会于2018年创办,由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等机构协办。“致经典”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用中、英双语朗诵中华古典诗词和西方经典诗歌、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2020年,“致经典”首次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众多资深英语教研员、知名学府的关注和积极响应,赢得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州中学等超400所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的知名学府积极参与,超3万名中小学生踊跃报名,决选现场的在线图片直播更是吸引了近20万人观看。

决选现场选手们的精彩展示
本次活动的评委团队由珠三角地区的英语教研员、高校学术专家、中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组成。决选环节首次加入中国诗歌鉴赏和诗文相关的思辨性问题,学生全程用英文进行回答。其中,中学组用英文与评委进行观点辩论的环节,现场讨论最为激烈,精彩纷呈。整个过程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自我研究、自我学习,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让学生们从小建立文化自信,学会用中英双语诵读古诗、讲好中国故事。

决选选手舞台展示与评委提问
201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受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 (WISE) 委托总结研究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正式全球发布。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审辩思维、沟通、合作、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核心素养,这也是未来高校、企业选拔人才的核心标准。“致经典”活动无疑锻炼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加深了他们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致经典”粤港澳大湾区决选当天下午,30位粤港澳大湾区知名校长参加了以“文化理解与传承”为主题的校长创新圆桌论坛,并进行了分主题探讨,推动了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探索了多种方式展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研究。

“文化理解与传承”校长创新圆桌论坛
7月27日晚,粤港澳大湾区选拔区决选颁奖典礼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举行,并进行了线上同步直播,吸引数万人在线观礼。在颁奖典礼上,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广东实验学校荔湾学校、沙面小学带来极具广府韵味的粤剧表演、粤韵诵读等精彩节目。当晚的压轴节目则是由本次“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粤港澳大湾区优秀选手代表带来的“经典诗歌诵读串烧”,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也为本次“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粤港澳大湾区选拔活动划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粤港澳大湾区选拔区决选颁奖晚会
本次活动负责人表示,“文化理解与传承”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才培养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中国而言,引导青少年“打下中国根基、兼具国际视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规范行为、涵养人格,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葆有中国心,是这次活动贯彻始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