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云游故宫(八)|最公正的宣言“正大光明”隐藏着最不公开的秘密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田文 罗涵柯   日期: 2020-11-13
导读:清朝的治国宣言——正大光明。





当你走近紫禁城内廷的第一座大宫殿——乾清宫时,只要抬头仰望,你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匾额的意思是说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处事一定要光明磊落。

在紫禁城中这是一块最具传奇色彩的匾额,特别是近年来影视作品地不断渲染,“正大光明”匾额几乎成了清王朝的一大标志。因为它“决定”着皇帝的宝座最终花落谁家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于宽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正大”典出《周易·大壮》,彖曰:“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之卦为乾下震上,因阳爻浸长,盛大获得正位

“光明”典出《周易·履》,彖曰:“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有《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皆谓帝王走上承前启后的光明正道

1644年满清入关,年轻的顺治皇帝成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他把寝宫选在了乾清宫。后来他在殿中央挂了一块匾额——“正大光明”,这是新王朝的治国宣言。

可是顺治帝的治国宣言后来逐渐演化出另一种味道,就在这块匾额下,康熙的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明争暗斗,耗尽了老皇帝的心力。

就像很多清宫剧中演绎的那样,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四皇子胤禛打败了皇太子,犹如一匹黑马果断坐上皇帝宝座,成为了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但是亲身经历了激烈夺权斗争,雍正帝下决心要改变皇位继承的制度。

他想到了一个秘密立储的办法。就是把他选定的继承人写在密诏中,把密诏藏在立储盒里。他在世的时候,并不昭告天下究竟哪个皇子才是自己的继承人,等到自己死后再公布于众。这种方式的好处多多,既保证了“现任皇帝”绝对的至尊地位,又避免了储位之争。同时,因为机会均等,皇子们更容易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积极进取。那立储盒放在哪呢?当然就是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了。

两种极端的评价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说明雍正本身具有极强的矛盾性。“正大光明”和其背后的匣子尤其凸显了这种矛盾——最公正的宣言隐藏着一个最不公开的秘密。
——《故宫100》纪录片

皇位继承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位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皇后所生的孩子优先、年长优先。除此之外,还有“立子以贤”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根据诸位皇子的品德行为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储以爱”,就是看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他为太子。这种方式历史上虽然有,数量却不多,因为这特别容易引发宫廷的权力争斗。

在秘密立储的13年后,雍正皇帝驾崩,由庄亲王打开了立储盒,取出密诏,宣布由宝亲王弘历继承大统,成为了乾隆皇帝。你知道吗?乾隆是清代第一位以密储方式登上帝位的皇帝。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帝也采用秘密立储的方式选择了继承人。22年后,他决定退休做太上皇,他命人取下了密诏,在自己的亲自监督下,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后来的嘉庆皇帝)为太子,并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他。

而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嘉庆皇帝、道光皇帝也都沿用了这种方式来选择储君。直到后来,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微,皇室的人口也逐渐凋敝,咸丰皇帝去世时,只有一个6岁的儿子成为同治皇帝。而同治皇帝去世时,甚至没有子嗣,所以这种秘密立储的制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为曾肩负着决定过清朝皇帝的人选的使命,乾清宫“正大光明”匾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引起后人们的关注和无限遐想。
 

 
文字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100》纪录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3171812536@qq.com。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