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午门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小编近期会从建筑艺术、文物宝藏、历史典故等方面推出云游故宫系列,带领大家走进故宫博物院,沿中轴线前行,从起伏跌宕的建筑乐章中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怀,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
穆穆城阙,五凤来翔。本期将带领大家一览传说中的“五凤楼”——紫禁城午门。
一、午门为什么要叫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对应方位,午位对应的是正南),故称午门。
如果把故宫比作是一本书,那么午门一定是它的“序言”。
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在《午门忆旧》写道:“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故宫的正门,是真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宫廷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了宫。有午门,没有午门,是不大一样的。没有午门,进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见,这才显得宫里神秘庄严,深不可测。”
人们参观故宫一般是
自南向北单向参观,由
午门进入,从
神武门或
东华门离开。
二、午门的门洞有几个?
午门的门洞有几个?小编请大家先看看下面两张图。

午门正面

午门后面
想必细心的你已经发现了,
午门从正面看只有三个门洞,从后面看就变成了五个。
这是因为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分别是左掖门和右掖门,所以从正面看和从后面看数出来的门洞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
“明三暗五”。
那么这些门洞分别有什么用途呢?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五个门洞各有用途:
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
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
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
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三、“午门斩首”是真的吗?
说到午门,大家最熟悉的是古装影视剧中的高频台词——“拖出午门斩首!”。
午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是庄严肃穆的场所。那么在皇宫正门砍头行刑是否合宜呢?
据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石志敏介绍,午门的用途有三个:一是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
“颁朔”典礼;二是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
“献俘礼”。三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
“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郎世宁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平定回部献俘》
廷杖始于唐玄宗时,但是盛行似在明代。最开始受刑人是穿厚棉裤,垫着毯子挨打,这样是为了惩戒大臣,示辱;后来才开始脱掉裤子,露出屁股挨打,于是有杖死者。(汪曾祺《午门忆旧》)
可见“午门廷杖”是存在的,而“午门斩首”可能是谣传。石志敏也提到:“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
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
内容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汪曾祺《午门忆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故宫博物院官网。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