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起爬山吗”火上热搜,各大名山景区纷纷表示,我还有机会吗?
但其实,爬山不会一秒下山,反而会因山顶的绝美盛景而驻足留连,所见所感也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不同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迟暮之年的杜甫再次登高望远,他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盛景呢?
今天,“致经典”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品读《登高》英译版赏析,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On the Height
Du Fu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wide, apes wail and cry;
Water so clear and beach so white, birds wheel and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 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
Ill now and then for years, alone I'm on this height,
Living in times so hard, at frosted hair I pine;
Cast down by poverty, I have to give up wine.
(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译)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杜甫在夔州时期已是人生迟暮,故人凋零。而作品苍凉的色调之下,心境却近乎澄明。
从风格上说,这首诗可谓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集大成体现。
格律方面,七律是唐代近体诗最精致圆熟的形式,而杜甫对七律的成型贡献尤多。
律诗要求在颔联和颈联对仗,而这首诗很特别,它的首联和尾联(本不必对仗的地方)也运用了对仗的形式。
通篇对仗,却一气呵成,没有雕琢的痕迹,可见老杜深厚的功力。
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此时在艺术上已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
作为律诗,平仄有严密的规则,我们可关注每句的偶数字(第二四六字)位置如何交替,具体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许渊冲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显然注意到了杜甫在形式上的独特用心,尽量以整齐的句式模拟汉诗的对仗,前四行尤为明显。后四行的句式则略有变化,避免了单调和板滞。
译文在格律的严整方面并不退让,采用了许渊冲惯用的六音步抑扬格。
原作在第一句和偶数句一韵到底(aabacada),是典型的律诗韵式;译文则采用了英诗中邻行押韵的随韵体(aabbccdd)。
标题“登高”译为On the Height,因为作品其实并无“登”的过程,而是凭高俯瞰,只有“登”的结果,故“在高处”的译法更为恰当。
首联
首联的两句,译文基本做到了字字对应,唯有一个细微之处值得一提:“天高”的“高”译为wide而非high。
诗人登高正值秋日,我们平时说“秋高气爽”,实际上是因为万里无云,显得天空格外高远和开阔。
此时登高望远,“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尽收眼底,“阔”才更符合诗歌的整体意境。
颔联
颔联自古为人所称道。“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在这里是“落叶”的意思,但用质感上更为凝重的“木”而不用轻飘飘的“叶”,是为了营造沉郁的氛围。
萧萧落木象征着诗人的生命也在乱世的烈风中剥落殆尽,而滚滚长江依旧亘古奔流。
这里表现的是个体的脆弱生命与永恒时空之间的对比。
译文中的shower by shower和hour after hour将这种对比轰轰烈烈地呈现出来。
饶有妙趣的是,shower by shower在发音上竟然与“萧萧”暗合,此处正是许老的得意手笔。
前文提到,译文前四行的整齐句式到了后四行为之一变,在形式上避免呆板,多了错综之妙。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变化,即译文中“I”的大量出场。
原作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怀,如果不用“I”,则英文中何人作客,何人登台,何人悲苦与孤独?叙事与抒情皆无从着力。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罕见表示“我”的字眼,而作为抒情主体的“我”却无处不在,乃至景物与自我融为一体,“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非个人化”(impersonal)的表达方式,为近代西方诗人如埃兹拉·庞德和T.S.艾略特所欣赏,并启发前者开创了对西方现代诗影响深远的意象派(Imagism)。
作者介绍
解村,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人大附中诗词课教师。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
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