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词,一杯酒,诗人晏殊面对着夕阳、落花和归燕,不免感慨万千,写下了《浣溪沙》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的意蕴深沉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别邀请北京四中语文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央视《朗读者》第二季文学编辑王志彬担任“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
今天小编带来了王志彬老师精心录制的赏析课程。“致经典”小伙伴们,赶紧点开音频,一起体会《浣溪沙》中发人深省的哲理启迪吧!
浣溪沙
(宋)晏殊
(王志彬音频)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Tune: Silk-Washing Stream
Yan Shu
I compose a new song and drink a cup of wine
In the bower of last year when weather is as fine.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like the sun on the decline?
Deeply I sigh for the fallen flowers in vain;
Vaguely I seem to know the swallows come again.
Loitering on the garden path, I alone remain.
导读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想要获得更多知识请认真学习授课音频哦~
晏殊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人,其存世作品集《珠玉词》多收令词,风格闲雅清丽。
后人评价晏殊是导宋词之先路者,也就是说,他是写宋词的开拓者。
据说他当官之后喜欢宴请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留就一定以歌乐相佐。
这一首浣溪沙其实写的就是宴饮时诗人的所看、所听和所写。
上阙中的一杯酒、一曲词,让诗人恍惚中看见了旧日光景,引起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面对夕阳西沉,徒呼奈何,更是饱含了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深沉感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下阙中的“花落”和“燕归”本是人世间最常见的景色。
花儿凋落是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所以“无可奈何”,给人以内心的惆怅与惋惜。
燕子归来,带来了欢喜,因为“似曾相识”,这欢喜似乎又多了一层。
作者将其组合在一起,催发出了一种新的张力,传递出了丰富复杂的情感。
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引发读者思考:
明明是宴席、是“小园香径”这样美好热闹的场景,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为什么徘徊?
这也就是晏殊词的美妙之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
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