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最适合告白以及陪伴爱人的节日——“520告白日”。
对于一对彼此爱慕的人来说,今天说出口的爱意,可能会让他们陷入热恋;
对于一对长相厮守的爱人来说,今天是他们相知相伴、爱着彼此的又一天。
现代的爱情故事要么轰轰烈烈,要么细水长流。
在古人的笔下,又有哪些牵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呢?
今天“致经典”小编为大家分享两首爱情诗——《氓》和《孔雀东南飞》。
第一首描写了主人公自爱且独立的形象,表现了作者豁达的爱情观。
第二首作品则描写了丈夫与妻子之间坚贞的爱情,即使“所爱隔山海”,也有“山海皆可平”的决心,以及“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结局。
快跟着致经典特聘导师、北京四中语文名师王志彬老师一起看看古人的爱恨纠葛与长相厮守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氓》:城墙上的守望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是《诗经》中较为完备的叙事诗,把一个女子从热恋到婚姻再到被弃以及被弃后的决绝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和现实交错呈现。
三、四两节一上来就写桑叶,这是运用比兴的手法。
桑叶从“沃若”到“黄陨”,不仅是人青春容颜的逝去,更写出了爱情在时光推移中所经历的考验与变化。
所以女子的第一重“自悼”是自己从年轻貌美到年老色衰的感慨。
女子的第二重“自悼”:自己辛苦地操持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过着贫苦的生活。在生活的压力下,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容颜不再,可是男子心愿满足之后,就逐渐地不如以往善待女子了。
女子的第三重“自悼”则来源于家人的不解。
于《氓》中的女子而言,她失去了停靠的港湾,可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可能取笑她的不止于兄弟,还有父母,甚至左邻右舍。
《氓》中的女子在悔恨之余,我想她也有一份对于自己的宽容吧。
至少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诗的时候,在内心深处至少有一份对于这个女子的谅解和宽容。
她的遭际其实在今天也在不断地上演着,设身处地去感受体悟她的情感、她的心灵,也许我们才能真的懂得,也才能真的宽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二.《孔雀东南飞》:城墙上的守望
孔雀东南飞(节选)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开头和最后一段的描写,承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以孔雀失偶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故,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文。
这首诗歌是悲剧性的,但是故事的结尾还是给我们抹上了一抹亮色,这就跟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化蝶双飞,真是天地为之感动。
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写《牡丹亭》有一段论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那绕飞的鸳鸯或者成双成对的蝴蝶,我们都知道,不过是作者宽慰自己,宽慰我们的一种文学处理方式罢了。
至少在那样的时代里,刘兰芝和焦仲卿都捍卫了自己的爱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怀疑爱情,有什么理由让爱情沦为物质的附庸?
在一个大多数观念都被迫起义的时代,总需要有些东西需要坚守,总需要有些东西还流传在我们的心底。
至少,爱情,还需要坚守,至少当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以后,还可以自豪地说爱情没有打折。
作者介绍
王志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央视《朗读者》第二季文学编辑。著作有《细度〈呐喊〉大先生的绝望与希望》、《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在北京四中学作文(高中卷)》等热销图书,曾参与编写《全国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图书,曾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若干课题,并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世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内容来源:《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古诗文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