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在深圳病逝,从此世间再无林黛玉。
有人说,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
一颦一笑,仿佛从书中走出来的林黛玉。
一个回眸,一个转身,无一不是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

图片来源:央视网视频《红楼梦(87版)》截图
13年后再次回首,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曹雪芹为林黛玉安排的每一首诗词创作都是独具匠心的。
今天“致经典”带大家一起品味经典诗词《葬花吟》,走进林妹妹的内心世界。
葬花吟
(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赏析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的碰壁。
宝玉的丫头晴雯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头四句写暮春景色,风物并不萧索,但繁华已见衰败。游丝之飘是无所依傍,落絮之扑是身轻命薄。
林黛玉所具有的情感和灵魂的深度,是震撼人心的。她以热烈执着的情感表达的对爱情自由的憧憬,是人类自身解放愿望的体现。

图片来源:央视网视频《红楼梦(87版)》截图
林黛玉这样美丽的灵魂、这样美好的爱情却被封建社会、封建家族给绞杀了,正说明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家族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性质。
作家就是这样通过对林黛玉的情感和灵魂的细致刻画,显示了一种历史的深度、批判的深度和审美认识的深度。
[戴莹.《浅释<葬花吟>》.时代文学(下半月)]
陈晓旭曾经说过“我还是更喜欢大家说我是林黛玉,因为《红楼梦》的那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
陈晓旭,你永远是人们心中的林黛玉。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
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内容来源:光明网。
图片来源:央视网视频《红楼梦(87版)》、中国新闻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