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古今带货PK!“小朱配琦”、东坡先生,谁更厉害?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4-28
导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推荐什么都买走


我为湖北胖三斤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推荐什么都买走
  
医术我不行
下单第一名

4月,对于吃货们来说是个幸福的月份。

从月初的“小朱配琦”组合带货,到之后的罗永浩为湖北卖橙子、谁也无法祖蓝(阻拦)我下单(夏丹)直播、主播薇娅推出的“湖北冲鸭”直播以及“市长带你看湖北”直播活动,这些充满诱惑的“带货”活动,给爱吃的小伙伴送来极大的福利。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说到“带货”,东坡先生可以说是“吃货”方面的“带货专家”了,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

那么苏轼到底有多爱吃呢?

今天“致经典”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尝尝苏轼曾经安利过的美食。

小伙伴们,准备好“下单”了吗?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第一句里的“柴头”,即炉灶里的柴火;“罨”通“掩”,即用炉灰覆盖住火苗,让柴火慢慢燃。

第二句讲一次性把水掺适量,然后把它放在柴火上煨起,不要管它,到时候肉自然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多久才算“火候足”呢?“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也就是说,头晚上把猪肉煨起,第二天早晨吃正好。

猪肉经苏东坡《猪肉颂》一介绍,便被人称为“东坡肉”,流传千载。

(江玉详,《从东坡肉到东坡肘子》,文史杂志)

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还是个吃鱼的“专家”,苏轼笔下的鱼,有河豚、金鲫鱼、鲈鱼、鲥鱼、鳊鱼、鳆鱼、鳜鱼、五柳鱼、白鱼、鲤鱼、脍缕 (鱼脍)。

有些诗文,标题无鱼字,内文有鱼趣,如这首《初到黄州》。

(高建国,《文人嗜鱼——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八)》,江苏地方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诗的开头诗人回顾以往的生活,自嘲为了养家糊口忙忙碌碌,到了45岁越发荒唐了,竟因为“乌台诗案”险些送命,政治生涯看来已经结束。

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最后两句“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有所转折,透着浓浓的无奈和自嘲。

(江梅玲,《从“断魂”到“返魂”——苏轼初到黄州的心绪探微》,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作为一名吃货,不仅要会吃,而且还要注重荤素搭配,能够吃出生活情趣。

露叶霜枝剪寒碧,
金盘玉指破芳辛。
——《食柑》

含着霜露的柑橘的芬芳可爱,让人心驰神往。

青斑照匕箸,
脆响鸣牙龈。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咀嚼豌豆的清脆声响,让人觉得齿颊留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雨后行菜圃》

芥蓝是那么新鲜, 口感肯定也不赖;一咬嗄嘣脆;刚出土的白菜是那么肥硕,可丝毫不逊于肥豚美羊呦!

苏轼写食品外在形态美还往往与美丽的环境相互映衬,更让人为之神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算鸭,四句诗中有三种美味:嫩嫩的蒌蒿,胖胖的河豚,同碧竹红桃一起装扮了美丽的春光。

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一片美食美景,令人憧憬不已。

橄榄
(宋)苏轼
纷纷青子落红盐,
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
已输崖蜜十分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江南有红盐木,树高,以红盐涂其树而子自落。

虽然只是小小四句, 却同样耐人寻味。而今,千百年过去了,当我们咀嚼着这首小诗的时候,似乎还仍能回味到那橄榄般的清香。

东坡曾云:“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显然,东坡食品诗的本意并不在于记录那些美味佳肴。

他其实是摈弃了前人用熟用滥了的“风云月露”,瞩目于日常生活的烟火,让俗之又俗的吃食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自己的人生感慨、人生体验,引发出隽永的诗味、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陈芳,《吃出来的境界——苏轼食品诗管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一个热爱吃的人是不会轻易倒下的,因为热爱吃就有对抗逆境的勇气和力量,热爱吃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火热进行中!报名人数逾80万,你还不快来!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同方知网、“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图虫创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