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迎来大结局。
该剧以京剧艺术发展为主线,将主人公的命运和戏曲相结合。
剧中注重对人物的细致描述,观众通过商细蕊以及他带领的水云楼戏班,感受到梨园行业的众生相。
表演部分,商细蕊化妆登台,从布景、服化到台词,下足了功夫,画面精致漂亮,让京剧演出的视觉效果焕然一新。

图片来源:微博@鬓边不是海棠红官微
“这枝梨树,是我杨玉环结果之处了”,商细蕊一曲《长生殿》仿佛带我们亲眼看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贵妃。不过戏曲终非现实,遥思当年,究竟是怎样的妆容竟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
我们虽无缘目睹,却可以凭古人墨宝一想其容。今天,“致经典”小编就带着大家盘点经典古诗词里的动人红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纵观这首词,从妆容入手,以服饰结尾。
整首词都与梳妆有关,无只字杂言,只是写女子妆前的慵懒之态,暗指了女子的寂寞、落寞之情。
再写女子妆时之美,以及妆后着衣时的神思。
虽然并没有正面抒发女子的心情与情感,却从“双双金鹧鸪”中体现了女子触景生情,侧面烘托了女子的孤寂。
整首词营造了一个色彩浓重、立体感十足的女子闺中梳妆之事,形成了一个旖旎的氛围,就字词与内涵上分析,皆具“花间派”韵味十足。
(吴师兰,《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诗词鉴赏》,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南歌子
(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赏析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词的上片刻画这个美女,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梳妆图。
“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这两句虽未直说她在画眉、搽脂,但从“画”且“弯弯”,“匀”且“淡淡”中,可以体会得出她是在怎样精心地打扮自己。
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
后一句写她眉画好了,粉搽好了,最后的工序是把口红圆圆地涂在唇间。但“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语”,却埋下情事的伏笔。

图片来源:微博@鬓边不是海棠红官微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赏析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
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
三句以仙女比贵妃。
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木兰诗(节选)
(南北朝)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赏析
花黄曾令中国古代妇女容颜娇美,熠熠生辉。它的作用纯粹是装饰的、审美的, 其文化内涵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美的象征。
“花黄”取材星、月、花、鸟等图形,体现了以自然为美的妆饰审美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生动而亲切。
后世,它走出了“面饰”的范畴,成为一种审美意象,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形象地展示了木兰不慕荣利,不愿接受“尚书郎”和“百千强”的赏赐的洒脱性,向往重回自己普通安宁的农家少女的生活。
回家后一番收拾打扮,以一个昔日的活泼美丽的少女形象出现在同行的伙伴面前,如何能令人不惊喜呢?
(刘安露,《<木兰诗>中“花黄”的来历》,科教文汇)
陌上桑(节选)
(两汉)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赏析
倭堕髻是当时妇女时髦的发型,发髻偏斜一边,似坠不坠状。这种发型从东汉开始流行,直到唐代仍是一些贵妇人时髦的发式。
女子发式变化很快,今年流行的,也许明年就过时了。而罗敷的倭堕髻竟然引领潮流数百年!
“明月珠”珠光晶莹似月光的宝珠,也叫夜光珠。如此稀罕之物,现在竟然戴在罗敷的耳边!这是说罗敷的发式是最时髦的,首饰是最珍贵的。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
(《<陌上桑>解读》,陈一平,语文月刊)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
赏析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诗人笔下的妆容是美的,思君的女子是忧郁的美,不施粉黛的杨贵妃是天生丽质的美,引领潮流的罗敷是俏皮的美,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花木兰是豪迈的美,这些美的背后都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气质。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火热进行中!报名人数逾80万,你还不快来!
内容来源:同方知网、光明网、古诗文网、中国诗词大会公众号。
图片来源:微博@鬓边不是海棠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