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淡黄的长裙”太洗脑?这场华服云party也容易上头……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3-31
导读: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牵着我的手去看那新展出的华服吧;无人的街道,空荡的家里,那就去看B站的云party!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牵着我的手去看那新展出的华服吧;无人的街道,空荡的家里,那就去看B站的云party!”
 

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B站视频

3月26日,一场由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及B站联合主办的“中国华服日”线上活动掀起一阵热潮。今年是“中国华服日”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这场“线上聚会”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只是展现华服之美,更在于表达“与子同袍,共克时艰”的美好愿望。

奇思妙想云聚会

在这场晚会中,200多位身穿各式华服的年轻人上演古装秀,歌手李玉刚、阿兰和B站多位UP主带来精彩国风表演。这是国内首次完全以线上方式开展的中国华服日活动,作为主办方之一,B站还发起了为期3天的“国风十二时辰”直播节目。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从3月26日至28日,B站“国风十二时辰”节目精心准备了730分钟的直播和320分钟的录播节目,涵盖民乐、舞蹈、妆容、服饰、美食、华服知识等内容。

音乐人戴荃直播扇面书法、唱歌、健身等“十八般武艺”;B站UP主李子柒展示古法美食;成果、鞠婧祎、任言恺、于朦胧等明星上演汉服秀;小豆蔻儿等B站UP主分享汉服知识,国外UP主试穿华服、翻唱古风歌曲;国风美妆类UP主“o小庄o”还带来精致华丽的神兽祥瑞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当下视频互联网时代,以华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以新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

传统审美成新潮

华服, 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又称汉衣冠、汉装。

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 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 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 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华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市场,杜璠,《探究华服传播内容的新思路——以“华服日”微博为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华服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审美情趣,反映了时下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变化。过去年轻人喜欢模仿国外的流行穿搭,而现在年轻人开始关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并以之为美和新潮。

传统服饰绽新颜

华服不一定是完全遵循古制的, 它会在不影响基本形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直接选择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服饰穿着。

经过再设计,所谓“华服”不再是传统服饰那样繁复不便行动、没有适合的场合,而是舒适轻便,可以在一些特定活动场合、甚至是日常穿着。大众也从以往觉得格格不入,逐渐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身边的华服穿着者。(中国市场,杜璠,《探究华服传播内容的新思路——以“华服日”微博为例》)

华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华服文化的兴起,使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承继和发扬,我们的古典文化在以新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华服日”的发起举办进一步坚定了人们传承传统服饰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但我们不会止步于庆祝这一个节日, 而是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到国人的生活中, 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未来不仅是华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能被善加创造,从而找到与新时代年轻人、与世界沟通的正确姿势。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赶快扫码报名吧~
 

文字来源:新京报、共青团中央。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共青团中央B站视频。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