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鸡叫狗鸣也能写诗?看语文名师如何品析诗歌审美境界!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王志彬   日期: 2020-03-30
导读:诗歌太长,背不下来?跟着王老师一起理解性记忆,长诗也能轻松学~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眼中的百草园就像是孩子的乐园;

“每日山后牛棚,拉着满车的牛乳罐的那匹斑白大马,我每日喂它。乳车停住了,驾车人往厨房里搬运牛乳,我便慢慢地过去。”冰心笔下的山中生活充满童趣;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眼前的田野更是俏皮可爱。

梦回魏晋,五柳先生的田园生活又有怎样一番滋味?今天让我们跟着致经典特聘导师、北京四中语文名师王志彬老师一起走进陶渊明质朴真淳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太长,背不下来?跟着王老师一起理解性记忆,长诗也能轻松学~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之鸟也许少了觅食的烦恼,却也多了被囚禁的无奈。没有翱翔的天空,没有自由,又有什么意思呢?羁绊之鸟眷恋旧林,池鱼被囚禁,缺少了辽阔的空间,所以也在思念故渊。

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回去吧,只有回去才有自由,才有真实的人生。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人很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是真正地参与劳动,他需要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开荒南野际”,是真正的劳动。

愿望是什么?就像一个种地的老农,期待秋天的丰收,这是真正的以生活为诗,自己做什么就写什么,这是真诚,可是你不觉得没有诗意,而是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获得了一种纯净的东西,这是除尽火气的歌唱。

“守拙归园田”,守拙,拙就是自然之性,就是爱自然的本性,是和仕途上通达者相对应的。

可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陶渊明因为违背本心,因为看不下去官场的黑暗,于是宁愿被世人认为拙,也要回到田园,告别机巧。

这是陶渊明在不断地重申自己的人生哲学,在坚定自己的决定,回来了,这回是彻底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几句写了什么?

宅基地,草屋,屋后的柳树榆树,堂前的桃李,朦胧之时所见到的远处的村落,轻柔升起的烟,深巷中的狗叫,树巅之上的鸡鸣。

这是什么啊?这也可以是诗歌吗?怎么狗叫鸡鸣也可以入诗呢?而且,你看不仅进入诗歌了,而且获得了非常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这些陶渊明每天见到的风景,在他眼里就是诗句。所谓风景不一定非得去名山大川,不一定非得有高天大海,只要你有审美之心,屋前屋后皆是风景。

这就是陶渊明的过人之处,在所有人忽视的地方,他获得了一种诗意的生活。

一个辞去官职回家务农的人,生活中能有多少诗意?

一个喝不起酒,只能上朋友家蹭酒喝的人,生活中能有什么诗意?

一个家中贫穷,要陷身于柴米油盐这些生活俗事的人,生活中会有什么诗意?

他的生活只应会被视为窘迫、凄凉、平庸,绝不会是充满诗意的。可他偏偏活出了诗意。这是陶渊明的可爱之处,心中有诗意,于是所见之景,所遇之事都是有趣的,都是充满诗意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诗人的家居生活中,没有世俗官场的应酬和污浊世俗杂事的干扰,诗人的生活有的是清静闲暇。

那么这种清静闲暇,仅仅是因为归隐之后无尘俗之事干扰,仅仅是因为归隐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吗? 

关键是“心远”,是诗人内心摒弃了世俗官场的污浊与纷争,因而内心清净澄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二句诗正是表明了诗人归隐之后的淡泊宁静的心情。

为何陶渊明被称为“中国田园诗第一人”?这份田园本心是如何历久弥新、流芳千古?

陶渊明有一张无弦琴,他并不会弹琴,但是他每每意兴盎然的时候就会去弹弹琴,没有琴弦,有什么可弹的,可是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很多东西不一定需要太过于追究,不会弹奏又何妨,只要那个特定的时刻心中有那样一份情怀就好了,所以陶渊明不拘泥于现实的田园,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心灵的丰盈。

那我们来看陶渊明写了什么?他写诗是出乎自然,如同喝酒,不喝酒不舒服,不写诗也不舒服,他写什么决定于他的生活,生活向他呈现什么,他就写什么,他始终与周遭的切近的东西保持互动。

田园生活能让他长久地葆有此志,因有此志,所以他能够得到田园的乐趣。陶渊明给我们的意义在于,一处风景是否名胜,是否进驻你的心灵,不在于高山大河,而在于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

生活的忙乱需要躲避,心灵的拥挤滞塞也需要疏通,心眼足够大,智慧才会更多吧。当一个人心里诗意盎然,志趣高妙的时候,他的风景就会俯拾即是。

在陶渊明那里,因为有了一双慧眼,一双意趣盎然的眼睛,所以他能够获得审美的至高境界:山水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只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屋前屋后的家居景致都成风景。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
 

 
王志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央视《朗读者》第二季文学编辑。著作有《细度〈呐喊〉大先生的绝望与希望》、《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在北京四中学作文(高中卷)》等热销图书,曾参与编写《全国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图书,曾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若干课题,并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赶快扫码报名吧~
 

 
文字来源:《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