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BBC记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热播  “甘道夫”伊恩爵士出镜朗诵!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4-15
导读:“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上比肩但丁和莎士比亚,“在东方他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很少人听说过他的名字”……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上比肩但丁和莎士比亚,“在东方他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很少人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些描述让你想起谁?

2020年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



本片的主持人、脚本撰写人是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教授迈克尔 · 伍德(Michael Wood),曾制作超过120部历史纪录片。




整部纪录片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迈克尔 · 伍德导览下的人文山水,另一个就是伊恩 · 麦克莱恩(Ian McKellen)的朗诵了。

BBC请来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在纪录片中,他用“莎翁腔”出镜朗诵了十余首杜甫诗歌代表作。

借助他的声音,西方观众也更容易理解万里之外的唐诗,中国的观众也会带着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感觉,从一个崭新角度欣赏我们的文化瑰宝。

这部纪录片没有采用常规叙述或者大篇幅的历史情景再现,而是让伍德一边重走杜甫当年辗转大半个中国的足迹,一边讲述他的人生轨迹。

在山东曲阜,伍德讲述了儒家思想对包括杜甫在内的中国大众的影响,之后将杜甫的足迹引向了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

杜甫的一生,亲历了唐朝的由盛及衰。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显赫,渐渐衰落下来。出身社会中上层书香门第的杜甫,自然有着饱读诗书、以笔为剑、忠言进谏、侍奉天子的使命感。

当时的杜甫年轻气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自己张开怀抱:
 
壮游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When I was still only in my seventh year
My mind was already full of heroic deeds
My first poem was about the Phoenix
The harbinger of a sagacious reign
A new age of wisdom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When I was in my ninth year
I had already written enough poems
To fill a satchel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I was temperamental and I was already overfond of wine
I needed it to soften an uncompromising hatred of wickedness and hypocrisy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Exhilarated by wine, we cast our glances over the entire universe
And all vulgar worldliness dwindled into oblivion

唐代文化高度繁荣,杜甫的文学灵感,离不开幼时接触过的多元艺术形式。

幼时的杜甫看过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演出。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观者如山,无人能及。其弟子李十二娘,同样惊世骇俗。



杜甫慷慨挥毫,写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㸌如羿射九日落
When she bent back, you saw nine suns falling shot down by Yi, the god of archers
矫如群帝骖龙翔  
When she leapt, you imagined gods astride flying dragons in the clouds
来如雷霆收震怒
When she advanced you expected thunder and lightning from a gathering storm
罢如江海凝清光
And when she stopped, you saw the soft light over a vast, calm sea

杜甫人生的最重要目标是,在品德高尚的统治者治下,社会和谐、稳定,人人谨守其职。

带着这样的理想,杜甫进京参与科举,却不幸落第。遭遇人生重要打击,他开始了一段自我放逐的日子,“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这个时期,他结交到人生最重要的朋友——李白。

两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灵魂相遇了。比杜甫年长11岁的李白,为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启发。

李白去世后,杜甫在《梦李白》中对他的思念肝肠寸断: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You've been in my dreams as if you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I feel as if you are no longer mortal,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so great

片中以儒家的“忠君爱国”解释为何杜甫渴望入仕,始终忧国忧民。他对百姓的关怀,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ehind the red lacquered gates, wine is left to sour, meat to rot.
Outside the gates lie the bones of the frozen and the starved.

安史之乱爆发,官方估计有3000万人死于战乱、饥荒和流离失所。伍德提醒观众:这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人口。

此时的杜甫不得不举家逃亡,他开始体会到老百姓的处境,为他们发声。杜甫被俘为囚,与家人分离,只能通过诗句,遥寄自己的思念,如这首《月夜》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Her cloud-like hair sweet with mist
Her jade arms col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When shall we lean in the empty window together in brightness
Our tears dried up?

颠沛岁月里,杜甫将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对破碎山河的凄然,凝于《春望》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The state is destroyed, but the country remains. In the city in spring, grass and weeds grow everywhere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ing for the times, even the blossom sheds tears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eacon fires have been burning for three months now. A letter from home would be worth 10,000 in gold

安史之乱将战火烧向长安,杜甫举家南下前往成都。

在浣花溪畔,他建造了“草堂”(Thatched Cottage),《春夜喜雨》就写于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The good rain knows its season when spring arrives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awn sees this place now red and wet, the flowers in Chengdu are heavy with rain

离开成都后,杜甫经历了在白帝城的短暂安宁,又来到了长沙。在长沙,他遇到了一群同样来此避难的北方士人。

伍德注意到,此时的杜甫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尽管生活依然困苦,但他迎来了自己“创造力最惊人”的时期,同时,在志趣上“越来越靠近李白对自然的痴迷”。

不过,因为长沙城内的一场动乱,杜甫再次被迫逃难,但这个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最终,他病逝于从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时年59岁。

虽然生活未曾如意,但他对文学的思考却至死都未曾停止,从《偶题》一诗便能看出: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The early writers first made poetry take wings and soar
Later ones have enriched their works
Each generation produces its own fruits
Writers stand in different ranks, but true fame surely is no random favour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Great literature is for a thousand ages, whether it succeeds or not, you know in the heart

在片尾,伍德从东西方文化比较角度,总结了杜甫的地位:“在东方,人们往往只把他看作一位诗人;但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我们没有类似杜甫这样的人物,通过文字把整个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现出来了。”

BBC毫不吝啬地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不仅是对中国而言,更是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范围,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跃的诗歌传统,上下延续三千年,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古老。

杜甫,或是说,诗歌,正是急剧变化的现实洪流中潜藏的某种永恒,给我们提供着某种信念继续远行。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火热进行中!报名人数逾80万,你还不快来!
 

内容来源:BBC官网、文学报、国际范Plus、中国诗歌网。
图片来源:BBC官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