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故宫已闭馆70多天。近日,故宫午门缓缓打开,两位讲解员行走在空无一人的石板路上,将紫禁城春天的满园绚烂,通过手机、电脑屏幕传到了千家万户。故宫春季时节有什么美景,这次直播有何亮点,请和“致经典”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梨花风起正清明,朱墙作幕花缱绻。为了不让观众错过紫禁城的旖旎春光,故宫近日开启2020年首次直播,连续两天、三场直播,让网友跟随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员的步伐,领略到闭馆期间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专业讲解为“云游”加分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介绍,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向观众呈现故宫春日的美好,三场直播设置了三条各具特色的“云游”路线,涵盖了西、中、东各路景致和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段。
不局限于“走马观花”式游览,此次直播不仅带观众欣赏花园美景、壮观大殿、红墙黄瓦,更引领大家观察故宫的细微之处,了解犄角旮旯的“冷知识”,让观众对这座独一无二的紫禁城有了新的认识。
直播开始不久,这种主打细节讲解的直播便赢得广大网友的赞叹。此次直播由“宫里人”——故宫宣教部的老师担任讲解员,用专业解说给观众呈现“细节故宫”。
防火用的水缸冬天为何不结冰?半地下建筑冰窖如何发挥储藏作用?慈宁宫的牌匾为什么和其他宫殿不同?九龙壁为何“藏”有一条“木腹龙”……故宫里建筑、文物的独一无二之处,讲解员们信手拈来。那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水缸、石座等陈设见证了历史,让网友听得津津有味,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参观游览的乐趣。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一些大家不曾留意的细节也出现在了画面和解说中。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文渊阁以冷色调为主色,黑色瓦顶是特殊的“防火标识”,上面的彩画“荷花和水草”,山墙上的“水波纹”,在红墙黄瓦的故宫中独树一帜。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有趣有料成就高人气
屏幕里春暖花开,屏幕外人气高涨。
闭馆70余天的故宫博物院,线上开启“云进宫”模式,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抖音、腾讯新闻等网络平台开展“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动。直播共计三场,据新华云直播数据显示,4月5日下午场累计观看量为1817.68万人。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直播也带动了网友线下参观的意愿,有网友评论,“二十多年前去过故宫,现在记忆已经很模糊了,看了3期的直播,真的非常好!唤起记忆,对故宫进一步深度了解,来年再去,应该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这也是故宫此次直播活动的初衷之一。“闭馆期间的故宫空灵静谧,这在平日故宫向游客开放时难得一见。我们希望把别有一番韵味的故宫,展现给网友,让每位观众都能看到。”王旭东说,“未来将考虑开展更多短时段直播,为大家在不同的季节直播不同的景色,也可能会对非开放区进行更多呈现。”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线上文博精品不断
除了“云赏花”“云踏青”活动,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和互动活动,将传统文化画卷铺陈在观众眼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线上发布“追寻英雄”特辑视频,带领观众一同感受厚重的革命历史;北京鲁迅博物馆联手淘宝网举办“清明时节怀鲁迅”线上直播活动,向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致敬,直播观看量约17万人次。
线上文博,精品不断,北京地区博物馆在“云”上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同观众见面。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地区博物馆及时推出100余项线上展览展示内容,包括全景导览、语音导览、虚拟展厅、线上课程、APP游戏等。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除了故宫博物院,北京地区其它博物馆坚持闭馆不闭展,在紧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利用已有资源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开展线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清明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共推出清明节线上主题文化活动22项,开展线上教育与公益活动46次。
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内容丰富、故事多,“云逛展”“云直播”等形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相信故宫此次成功的尝试将会为其他文博机构带来启发。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博物馆、美术馆以更加新颖和专业的角度讲述文物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划更多有趣、深刻、寓教于乐的线上活动。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火热进行中!报名人数逾80万,你还不快来!
《21世纪英语教育》综合整理。
内容来源:人民网、环球网。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微博@人民网、图虫创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