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你好,武汉!带你认识这座诗词里的文化城市~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4-08


1月23日,武汉按下暂停键;
4月8日,武汉重启!
过江轮渡的汽笛声响了,
地铁响起了熟悉的报站声,
武汉人走上街头,看树上的小花,
热干面的香味飘满整条街,
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武汉回来啦!‍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美丽繁华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诗情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厚的人文底蕴,使得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迎送诗。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那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在众多迎送诗中,黄鹤楼可谓是众诗人的“宠儿”!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不同的光景有不同的离别意味,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是诗意的,那是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那当诗人不如意时又是怎样的呢?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其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
江上吟
(唐)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用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写出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
江夏别宋之悌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天气晴朗,但是诗人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在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江猿声,更是断人肠。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武汉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这一次,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武汉将会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赶快扫码报名吧~
 

 
内容来源:古诗文网。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