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三月三,《诗经》里流传三千年的古老情人节……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3-26
导读:三月三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在各代延传开来。


今日为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是针对古时未出阁少女的一种成人礼。

这也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

后来又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例如节日当天进行的曲水流觞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三月三”背后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你是否都清楚呢?古人在这天会有哪些丰富活动呢?请跟着“致经典”小编从诗词中寻找上巳节的身影吧~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因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便将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沿用至今。古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祓禊仪式。祓禊,音“服戏”,祓同拂,意思是去除。

农历三月三恰逢冬春换季之际,阴气没有完全褪去,“祓除”寄托了人们祛除病痛和灾祸的心愿。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即三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音趁,疾病),为大絜。”

就是说,这一天无论是官长还是百姓,都要到水滨去洗濯,不仅洗掉身上的泥垢,也去除疾病和不祥。所谓,“为大絜”,可以理解为“彻底干净一下”。因为捂了一冬天了,也着实该洗个澡了,不仅清洁身心,也为了预防疾病。

上巳日祓禊的起源,与春秋时期的孔子和他的学生不无关系。《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共坐,孔子问四人各自的志向。三个人依次说了之后,孔子都不以为然。

曾皙是最后一个说的,他说他最向往的就是:暮春三月,换上春装,和一伙年轻人结伴去沂水之滨洗浴、登上雩坛在风中跳舞,然后唱着歌回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道:“跟我的想法一样啊!”

曾皙所说的,即是后来上巳日的祓禊。雩(音鱼)坛,在沂水之滨,高三丈,祭天求雨之用。曾皙的想法,当然也来自生活。

《韩诗》中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绩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溱、洧两水,都位于今天的河南。似有这样一种可能:上巳日祓禊起于民间,由于孔圣人的倡导,被汉朝确定为节日,于是这个风俗便流传开来。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唐·王维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晋代王羲之写下著名的《兰亭序》,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在三月初三这天,王羲之偕好友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留下了千古佳话。

《兰亭序》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由此之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为后世文人所效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在湖南湖北地区,每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就是大家分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吟诗。这种方式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据说是始于周公。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上巳日的祓禊仪式,逐渐失传,三月三到水滨洗浴,也被春游所取代。唯有曲水流觞、临流赋诗的风雅之举,被文人骚客们保留下来,但也不再到野外去找溪流了,而是在专门打造的流杯亭里举行。亭内凿有弯曲回绕的水槽,客人们依次围坐,任酒杯在水槽内流动,饮酒赋诗,以此为乐。

在流杯亭里饮酒吟诗,那是有皇帝的年代王公贵族们附庸风雅的游戏。而普通百姓会在这一天携酒踏青,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天。《康熙宛平县志·风俗》记载:“三月三日,风和景丽,(百姓)临流醉歌,有古修禊遗风焉。”

上巳佳节,约三两好友,着轻便春衣,一路放声歌唱;流杯亭旁,曲水流觞,以诗会友,文思激荡;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就这样醉在融融的春意里,岂不快哉!上巳节诗词传递出来的节日气氛和暖春气息令人神往,我们目前虽不能如此,但感受这份三月春意也是令人身心舒畅的。
     
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英经典诗歌诵读大礼包”!听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特聘导师王志彬老师为你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窥见古代诗人的生活。
 
诵读改善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北大学生也在学的英文经典儿歌、诗歌的诵读系列课程你怎能错过?北大教授、语音专家王式仁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从此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不是梦!英语诗歌系列课程包含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王式仁老师为你解读英诗中的精华。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注》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赶快扫码报名吧~
 

 
文字来源:北京日报(宗春启)、人民日报海外网、古诗文网。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致经典双语诵读”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