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原来竟是一句情诗……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2-12
导读:跟着“致经典”一起品读中华诗词,用中英双语与伟大诗人隔空对话。



“诗”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营造诗意人生、培养高尚人格的资源和途径。跟着“致经典”一起品读中华诗词,用中英双语与伟大诗人隔空对话。从诗意中聆听时代的声音,从诗情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To One Unnamed
Li Shangyin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ceive flowers dead.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Candles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ey;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ew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译)

在这首《无题》中,诗人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营造离别时凄婉哀怨的意境。用春蚕之死比之恋人的相思,绵绵不断的蚕丝象征着诗人情思; 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委婉含蓄而有颇具内涵,“丝”和“思”的谐音运用堰称绝妙。诗人巧妙运用诸多静态意象,烘托离别后的相思。

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在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诗中虚无飘渺、充满诡奇色彩的意象。许老使用了blue birds来表示“青鸟”,一则易于读者理解;二则,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三只青鸟,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诗中,青鸟也被比作恋人间来往的信使。所以,此处“青鸟”使用了复数。这充分体现了许渊冲先生在处理古诗英泽中,不但忠实于原诗,同时还充分领会诗人的言外之意,尽力传达原作的意境。
在诗歌翻译中,传统译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 忽视了译者在解读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正如许渊冲先生所译,译者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与原诗对话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原诗的各种意象并具体化,在翻泽中进行再创造。但再创造也并非随心所欲、无范畴的,译者应该在原诗所限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谈古诗英译之隐喻现象——议许渊冲英译李商隐<无题>》,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范娟娟]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初选正在火热进行中。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赶快扫码报名吧~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