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营造诗意人生、培养高尚人格的资源和途径。跟着“致经典”一起品读中华诗词,用中英双语与伟大诗人隔空对话。从诗意中聆听时代的声音,从诗情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The Lunar New Year's Day
Wang Anshi
With cracker’s cracking noise the old year passed away;
The vernal breeze brings us warm wine and warm spring day.
The rising sun sheds light on doors of each household,
New peachwood charm is put up to replace the old.
(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译)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为普遍,时间最为长久。
“元旦”的“元”,谓“始”,指开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是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元旦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意即“初始之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一天是一年、春季和正月的头一天,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三朝”;它还是第一个朔日,又称“元朔”。
这首诗以“元日”为题,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中“屠苏” “瞳瞳日” “桃符”等具有浓厚中国古典色彩的词汇,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对等的词汇,翻译起来并不容易。如“桃符”,据说由桃木制成,能除恶祛邪。因此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像,张贴在大门之上,充当门神。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初选将于3月截止。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赶快扫码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