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致经典 > 文化速递 > 正文
《行路难》 难在哪里?看看译界泰斗怎么说
来源:21英语网    作者:21ST   日期: 2020-01-15
导读:跟着“致经典”一起品读中华诗词,用中英双语与伟大诗人隔空对话。从诗意中聆听时代的声音,从诗情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诗”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营造诗意人生、培养高尚人格的资源和途径。跟着“致经典”一起品读中华诗词,用中英双语与伟大诗人隔空对话。从诗意中聆听时代的声音,从诗情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Hard is the Way of the World
Li Bai
Pure wine in golden cup costs ten thousand coins, good!
Choice dish in a jade plate is worth as much, nice food!
Pushing aside my cup and chopsticks, I can’t eat;
Drawing my sword and looking round, I hear my heart beat.
I can’t cross Yellow River: ice has stopped its flow;
I can’t climb Mount Taihang: the sky is blind with snow.
I poise a fishing pole with ease on the green stream
Or set sail for the sun like the sage in a dream.
Hard is the way, Hard is the way.
Don’t go astray! Whither today?
A time will come to ride the wind and cleave the waves;
I’ll set my cloudlike sail to cross the sea which raves.
(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译)

一首好诗,往往就是意中有境,境中寓意。在李白诗歌的翻译中,意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渊冲提出“翻译唐诗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的想法。意美是指诗歌的深层结构美的构式与滋味,“意美” 是译诗传神的首要任务。译者若能忠实原文并且传递其意境美感一意美,便是达到了翻译的最高境界。而许渊冲也在翻译中竭力体现实践了自己的翻译思想——“意美”的迂移,就是重现原文中艺术意象。

李白在《行路难》中借景抒情,借“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绘出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艰难意境,抒发了诗人无奈痛苦的心境。许渊冲为了表现原诗的意美这样翻译到:

I can’t cross Yellow River: ice has stopped its flow;
I can’t climb Mount Taihang: the sky is blind with snow.

“黄河”“太行”“雪”“冰”基本上是等化翻译方法,分别译为“Yellow Rive”“Taihang”“snow”“ice”。原诗中“欲渡”和“将登”是肯定句式,译文却没有出现肯定句式。而用“I can't”来传递原文意思,肯定句转换否定句是等化的翻译,此处等化的翻译方法用于句子的重构,达到意似的效果;原诗中“雪满山”许渊冲并没有直译而是深化译成“the sky is blind with snow.”表明困难重重,人生道路并不顺利。许渊冲“三化"翻译方法的目的就是力求意文上的对等,増加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性,达到“知之”“乐之”。
 
此外,许渊冲先生还在译诗中采用了反问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多歧路,今安在?”译成“Don't go astray! Whither today?”诗人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译者直接把原诗的陈述句“多歧路”变通为感叹句“Don't go astray!”许老变通了原诗中的语气,使得译文变得更加生动。
 
中国古诗词讲究神韵,对译诗而言,尽最大努力传达出原诗的神韵,是所有译者追求的最高目标。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独具风格,其诗歌翻译理论可谓独到前瞻,可实践性强。通过此诗翻译,同时也能体会到译者应该充分理解诗歌的隐含意义,抓住诗歌的意境美才能呈现出具有意美的译文。[从翻译美学视角评析英译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以《行路难》为例,刘萍、包通法]

近日,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和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的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会在数万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期盼中已正式上线。新一届“致经典”大会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期待你在这个诗歌与英文编织的舞台上一展青春的风采!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