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言志,以诗传情。作为最直接、最生动的文学形式,诗歌尤其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感与精神品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绚丽多姿的文化,既有璀璨的文学大国,也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地方,千百年来传唱着美丽的史诗和民歌。今天,“致经典”就带着大家一起去追寻那一抹异域的诗香。
纪·哈·纪伯伦(1883.1.6——1931.4.10)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有“黎巴嫩文坛骄子”的美誉。纪伯伦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骄傲,也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纪伯伦出生时的黎巴嫩正处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封建统治时期,黎巴嫩被他们摧毁殆尽,纪伯伦自小就萌发出对祖国的无限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憎恨。这也成为他的叛逆精神产生的根源。而在西方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让纪伯伦接触到了处在萌芽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的叛逆特征与纪伯伦的叛逆性格不谋而合,不仅大大的丰富了纪伯伦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内容。[《疯狂的叛逆者—纪伯伦笔下的“狂人”形象探析》,杜硕,天津师范大学]
纪伯伦早期的创作是以叛逆和疯狂为精神内核的,集中地体现了他对于祖国和人民悲惨处境的忧虑,表达了他对下层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他对造成人们困苦处境的陈规陋习和专职暴虐深恶痛绝,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情绪。[《爱者无疆--纪伯伦文学创作浅析》,朱鸣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就这样,人们用自己的吝啬把一个可怜的叫花子造就成了刽子手,
用自己的冷酷将一个温和的人改造成了杀人罪犯。
[《纪伯伦全集1》李唯中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经过一番狂轰乱炸,纪伯伦转入更深刻地思考,开始寻找可以彻底改变社会的东西。在他看来,只有一样真正值得向往的东西,那就是精神上的觉醒,他找到了爱与美,他从对旧传统的摧毁走向对爱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最后升华到全世界、全人类的博爱,他提出了地球家园论或是叫人类一体论,呼吁和平,倡导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幸福、博爱的社会。[《爱者无疆--纪伯伦文学创作浅析》,朱鸣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请你们看看孩童的温顺、青年的机敏、壮年的力量和老年的智慧;
那么,美足令观者迷恋、动心。
请你们赞美水仙花似的眼睛、玫瑰花似的面颊和秋牡丹似的小口;
美,自然为赞美者们所颂扬。
[《纪伯伦全集1》李唯中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第三届“致经典”双语诵读地区初选将于3月截止。大会精选“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近百首中华古诗词双语版,新增西方经典诗歌朗诵,特设“一带一路”选拔区和国际诵读会,赶快扫码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