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微信文章 > 头条 > 正文
如何在报道中国的好事时反转一手?外媒:这个我熟
来源:共青团中央,Telegraph,France 24    作者:21ST   日期: 2021-12-28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外媒在报道中刻意抹黑中国、不是说风凉话,就是阴阳怪气。为了歪曲事实,外媒又是怎样埋伏一手的呢?

 

23日中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文,罗列了外媒抹黑中国的套路:

——如何在报道中让中国的好事变坏?

——标题加上“代价是什么”就好了!

 

 

抹黑中国,他们果然很上心。来,详细康康外媒娴熟的套路吧。

 

防疫措施:代价太大?

 

英国《电讯报》今年1月份的报道:

 

武汉一年后:这座城市看起来没有疫情危险了——但代价是什么?

 

《电讯报》在开头就写道,该报通讯员在武汉出现疫情一年后回到这里,想问问“是否真的都像看起来那样”(whether all is really as it seems)。

 

除了写明“有身穿制服的人”测体温、扫码等步骤外,该报道特意点明:武汉看起来正常了——“至少是表面上”。(Life in Wuhan looks more normal – at least on the surface.

 

文章举例说道,记者来到一个眼镜城,看到店家的消毒时间提示,还有不少商家邀请记者进入空荡荡的店铺——“没有别的客人了。”

 

Upstairs is the recently renamed Heguang Eyeglass Market, an indoor shopping centre selling reading glasses and sunglasses. A blue sign reads: site disinfected daily at 8:25am. Dozens of salespeople rush over, inviting me into their empty shops – there are no other customers.

 

此外,文章还提及了2020年夏天武汉音乐节的事情——人们在享受快乐时光,也不用戴口罩。文章称这些照片引发还没有控制住疫情的国家的愤怒……

 

Thousands of people flocked to a crowded pool party and music festival at Maya Beach Water Park in Wuhan. Photographs showed them frolicking in giant inflatables, not a face mask in sight. When the photos went viral, prompting outrage in countries struggling to contain the virus.

 

而实际上,文中提及的音乐节,恰恰显示了武汉抗击疫情已经获得了战略性胜利,也显示了中国政府抗击疫情取得了战略性胜利,而面对西方一些“阴阳怪气”的声音,许多网友也早就用事实“怼”了回去。(戳这里回顾)

 

在这篇《电讯报》的报道中,中国有效的防疫措施和成效,却都被报道归结为“代价”。文章发布日期为今年1月23日,记者也提及了“春节将近(2月中旬)”的信息,却没有提及“安静的街道”和“空荡荡的店铺”是否和春节及寒假相关。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武汉当时的街头是这样的:

  

2021年1月23日,武汉,在严防严控新冠的形势下,市民们戴口罩出行,生活秩序井然。江汉路,正值周末,热闹非常。图源:人民视觉

 

与《电讯报》异曲同工的则是BBC当时的《重返湖北》,不仅用了“祖传滤镜”、“鬼城”字眼,甚至还给看了内容的国内观众一种“仿佛不是一个湖北”的感觉(戳这里回顾)。

 

 

而彼时,英国的疫情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23日,英国单日新增病例2.1万,此前几天的单日新增为3-4万。

 

 

而两个月后,《电讯报》还报道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新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承认,拖延首次封城(2020年3月)是个错误!

 

 

所以,英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防疫封城措施,“那么代价是什么?”

 

经济增长:代价太大?

 

如果说疫情期间的种种防疫措施,令外媒指手画脚一句“代价太大”,那么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呢?一样的套路出现了:

 

法国24电视台网站:中国经济看上去挺平稳,但代价是什么?

 

 

文中先是说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是大规模刺激政策起了作用,然后话锋一转,马上摆出了惯用的话术套路:“不过专家警告说,这可能导致不可预估的后果。”

 

China's latest data points to a stabilising economy as a massive stimulus program takes effect, but experts warn there could b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报道视频中,主持人连线了一位在华记者:

 

 

这位记者也说道:数据看上去确实很好,但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北京方面的刺激措施起作用。中国可能要面临政策调整带来的“代价”。

 

同时,视频中依旧还是外媒常用的一套:经济数据确实很好,我们也不知道中国经济是否还能稳定(stability)下去;我们也不知道政府的数据可靠性(reliability)……

 

转型绿色:代价太大?

 

近些年,中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有关部门在环保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鼓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部分外媒还能有套路吗?

 

有的。

 

中国转向电动车,好处会有的,但代价呢?

 

不过,这篇学术研究实际上综合了多方面的考量,衡量利弊,并且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研究人员发现转向电动车的好处太多了,例如对于空气污染、人体健康、气候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好处,这足以冲抵推行电动车的代价。

 

所以,无论文中怎么说,标题上先扣个“但代价呢?”的帽子就对了!

 

除此之外,外媒各种“代价”标题比比皆是:

 

《绿色欧洲日报》:中国的绿色转型:代价是什么?

 

 

“清洁空气的代价?监管太强力了!”

 

“中国变得智能,代价是什么?”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面对这些中国所做出的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如果外媒如实报道,不加上这些套路,那“代价是什么”呢?

 

综合来源:共青团中央,Telegraph,France 24



 





 
订阅更精彩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